快捷导航

刘晓庆名下公司被强执44.9万,涉民间借贷纠纷及税务争议

[复制链接]
查看: 1|回复: 0
发表于 前天 22:1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近日,知名艺人刘晓庆名下企业再陷法律风波。据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公告,刘晓庆珠宝(宁波)有限公司因未履行生效判决义务,被依法强制执行44.9万余元。此案源于王某与该公司及许某的民间借贷纠纷,法院此前已判决被告偿还借款本金30万元及利息,但刘晓庆珠宝公司拒不履行,最终导致执行程序启动。

案件背景显示,2020年12月,王某向刘晓庆珠宝公司借款330万元,2021年1月,刘晓庆通过上海弈熙文化传媒中心以“形象代言费”名义将部分款项转为个人收入,涉嫌虚开发票逃税。对此,刘晓庆公开回应称举报内容“与客观事实不符”,并称其为“恶意举报”,同时表示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已受理相关调查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刘晓庆此前曾因税务问题引发广泛关注。2002年,她因晓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偷税被检察机关批捕,涉案金额达848万余元,最终被判1年劳动改造。尽管2018年因证据不足被宣告无罪,但其商业行为的争议性始终未消。此次事件是否涉及税务问题,仍需等待税务部门的调查结果。

法律界人士指出,企业税务合规是经营风险防控的关键。2005年,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曾强调,企业需重视税务管理,避免因涉税问题导致利益损失。刘晓庆此次事件再次凸显了企业主在税务领域的潜在风险,尤其在当前税收监管趋严的背景下,企业需加强合规意识。

对于刘晓庆本人而言,此次事件或为其近年经历的延续。2023年,她曾因财产被盗、保镖涉案等问题引发舆论关注,而2025年5月,其名下多家公司被指“避税多年、0人参保”,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其商业行为的质疑。

尽管刘晓庆多次强调“所有收入合法”,并称自己“问心无愧”,但此次强制执行仍反映出其商业帝国的复杂性。从2002年的税务风波到2025年的民间借贷纠纷,刘晓庆的法律争议始终与公众期待交织。

未来,此案的进展将直接影响其商业信誉与公众形象。若税务调查证实其存在违规行为,可能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后果;反之,若证明为恶意举报,则可能进一步巩固其“清白”形象。无论如何,这一事件再次提醒公众:法律与诚信,是商业活动不可逾越的底线。

(责编:东 华)

相关阅读:腾龙公司客服中心

相关帖子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账号

本版积分规则

精彩推荐

让起名更简单

  • 反馈建议:麻烦到管理处反馈
  • 我的电话:这个不能给
  • 工作时间:周一到周五

关于我们

云服务支持

精彩文章,快速检索

关注我们

Copyright 叫啥好起名网  Powered by©  技术支持:飛    ( 闽ICP备14009813号-11 )